大盤是什麼?
其實很多大行情的發生之後,我們都會在新聞媒體上看到什麼大盤重挫之類的,尤其是最近按到大盤崩跌1000點之類的訊息,但是對於一些新手朋友來說,就看起來好像很恐怖,但…大盤是什麼?大盤崩跌代表股市要崩跌了嗎?
大盤指數是股票加權之後的綜合數字
如果單純說股票,對於一般新手來說,就好像有聽過對吧!像是什麼台積電拯救台灣股市、輝達股票帶動AI未來之類的新聞標題,新手就會很直觀地想到這是一間公司的股票,所以這個概念很簡單。
但是單一股票的漲跌是否能夠代表所有股票的漲跌呢?答案很明顯的是NO~所以啊,一些資深的老前輩就想說,如果我們把所有的股票都整合再一起,製作出一個數字,這樣是不是可以觀看這個數字就可以知道所有股票的表現狀況呢?於是加權指數就誕生了!
加權指數是怎如何產生的?
每一間上市公司都有他的市值與價格,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市值都累加起來,是不是就會產生一個總體的價值,而單一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就可以藉由這個數字去看到這間上市公司佔比多少?然後再搭配他目前的價格,再把所有數字加起來就形成了加權指數,而加權指數因為常常被拿來當作是評量股市好壞的基準,簡直就是我們看盤的老大哥,於是久了大家都叫他『大盤指數』
加權指數排行前幾名的股票有哪些?
其實加權指數不免俗的就可以知道,如果一間公司是的市值非常大,甚至高於其他公司非常多,就會佔比加權指數很大的權重,所以通常我們就會藉由觀察這些權重很大的公司,去預估大盤接下來的表現,而這些權重很大的股票,就會被我們叫做『權值股』
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成分股暨市值比重
排行 | 證券名稱 | 市值佔大盤比重 | |
---|---|---|---|
1 | 2330 | 台積電 | 34.6323% |
2 | 2317 | 鴻海 | 3.6183% |
3 | 2454 | 聯發科 | 2.8055% |
4 | 2881 | 富邦金 | 1.692% |
5 | 2308 | 台達電 | 1.468% |
6 | 2382 | 廣達 | 1.4644% |
7 | 2412 | 中華電 | 1.3608% |
8 | 2882 | 國泰金 | 1.3177% |
9 | 2303 | 聯電 | 0.9837% |
10 | 3711 | 日月光投控 | 0.9544% |
11 | 2891 | 中信金 | 0.9063% |
12 | 2886 | 兆豐金 | 0.8173% |
13 | 6505 | 台塑化 | 0.756% |
14 | 1216 | 統一 | 0.6639% |
15 | 2884 | 玉山金 | 0.6381% |
16 | 3045 | 台灣大 | 0.5899% |
17 | 3008 | 大立光 | 0.5891% |
18 | 2885 | 元大金 | 0.5841% |
19 | 2603 | 長榮 | 0.5722% |
20 | 2357 | 華碩 | 0.5642% |
常見大盤問題:
大盤可以交易嗎?
大盤其實只是一個綜合所有股票權重與價格的數字,所以其實大盤本身是不能夠進行交易的。不過券商有所謂的台指期、選擇權…等相關的交易商品,是以大盤為標準來設計的交易商品,所以大盤不能交易,但是可以交易以大盤為基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大盤也有漲停跌停嗎?
既然大盤是所有股票的加權數字,而所有的股票都有所謂的漲停與跌停,那也就代表大盤其實是有漲停與跌停的,只是很難發生而已。2024年日本升息崩跌大盤也才跌倒8%~9%。
一定要懂大盤才能賺錢?
大盤這個數字被設計出來,其實主要是一看過去,可以了解現在整體現在市場的狀況。但是了解歸了解,跟實際是否能夠交易賺錢其實是兩回事。如果你真的想要在市場上賺錢,你最應該了解的不是大盤,而是你要有一個好的交易策略。
好的交易策略需要具備幾個要素
所謂好的交易策略,其實需要具備幾個要素
第一 具體明確的進場與出場
第二 能經歷科學的檢驗
第三 能夠直接的控制風險
就好像我們動態平衡策略,不僅實際交易五年以上平均獲利優於大盤,而且明確具體的進出場邏輯,讓你每天不需要看盤,只需要花15分鐘就能夠知道隔天該怎麼做。更重要的就是每支股票的風險都被控制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