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所得看這篇,一次讓你搞清楚海外所得的計算與申報

目錄

 

何謂海外所得?跟個人境外所得相同?

基本上『海外所得』與『境外所得』就是名詞認定的問題,主要就是非在台灣當地所產生的所得,就會被稱為海外所得、境外所得。

常見海外所得為何?

投資美國股票、投資境外基金、投資海外債券、投資海外房地產、投資外匯交易….等,舉凡只要是把錢匯款到國外的投資,然後獲利之後的所得,再從國外匯款進來台灣的資金,全部都叫做海外所得。

中華民國所得稅法定義海外所得

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以外之所得。

 

海外所得多少要繳稅?

 

申報海外所得門檻

如果個人的海外所得合計起來有超過100萬以上的時候,就需要申報

申報基本所得額

所謂的基本所得額,就是把綜合所得淨額、海外所得、特定加計項目 做累加。

基本所得額 =綜合所得淨額+海外所得+特定加計項目

海外所得稅率計算

海外所得並不是單獨報稅,而是必須要去計算基本稅額之後,與綜合所得稅率做比較,比較高的那部分就是應該要繳的稅。

基本稅額 = ( 基本所得額 - 750萬元 ) X 20%

個人海外所得免稅額是多少?

個人海外所得免稅額是多少?

 

670萬海外所得是什麼?

2023年的時候,海外扣除額是670萬。所以算是舊制度了

750萬海外所得是什麼?

2024年以前是670萬的海外扣除額度,2024年以後是750萬的海外扣除額度,也可以說這是個人海外所得免稅額。如果你主要是要去計算海外所得的金額,主要還是要去計算基本稅額。

個人境外所得免稅額 750萬

基本所得額綜合所得淨額+海外所得+特定加計項目
基本稅額 ( 基本所得額 - 750萬元 ) X 20%
境外所得稅綜合所得稅 VS 基本稅額,看誰多繳誰的

新手如果想要瞭解更多外匯相關策略, 我會建議可以看看世界交易冠軍Dream老師手把手帶你看市場

海外所得的報稅方式與流程是什麼?


海外所得的報稅流程方法

透過台灣銀行、券商等平台的海外所得

基本上透過國內銀行、基金平台、券商複委託的海外所得,在報稅時,收到銀行或平台提供的去年海外所得金額後,記得要自己仔細檢查並填入報稅表中。雖然他們會提供資料,但最後還是要自己負責確認。

透過非台灣銀行、券商等平台的海外所得

基本上透過海外券商、海外平台的海外所得,如果你有在海外投資,國稅局是無法直接取得你的帳戶細節的。因此,在報稅時務必自行確認去年的海外所得金額,並填入報稅表中。記得要保留好相關文件和證明,以備日後查核。

海外所得的重要提醒


由於公式裡面有750萬的免稅額,所以不代表申報就一定需要繳稅,只是你要搞清楚,基本上海外所得的認定,是當你有匯入的金額高於100萬台幣的時候就需要申報,所以有些人是不經過規劃的,可能一次性大量匯入就可能直接面臨要繳稅的狀況。但如果你好幾年可能就這一筆境外收入,那也許你可以考慮分成幾筆不同的年份匯入台灣,這樣就無需擔心海外所得稅的問題。

當然簡單來講是這樣,真正專業的稅務問題,還是建議你找一下專業的會計師來做詢問。

常見海外所得稅務的相關問題

海外所得一定要申報嗎?

基本上國稅局都查詢得到大額的境外資金匯入,基本上超過50萬台幣以上的資金銀行跟券商都會直接上報,所以有時候即使你沒申報國稅局也有資料。但重點不是怕你沒申報,而是怕你漏稅,如果你真的漏稅之後被國稅局找麻煩,那要繳的費用就更多的。

海外所得會課徵健保補充費?

台灣的投資如果單筆收入有超過20000台幣,就需要繳交2.11%的補充保費。但是海外收入不需要繳交這個費用喔,畢竟都是從國外進來的資金,都還需要先認定是收入還是本金還是自己轉匯,所以境外所得暫時不需要繳交。

每年度的免稅額用不完!明年使用可以嗎?

每一年的免稅額度都是相同的,即使你今年沒有用到這筆扣除額度,但是明年還是一樣是750萬。所以不用想說累積起來用,這沒有意義的。

海外資金匯入,需要註明什麼嗎?

每一次有海外資金的匯入,銀行都會打電話請你註明是哪種匯款,有一些投資收入,有一些勞動收入,但也有一些是正常換匯或是本金取回,但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海外資金所得稅,是扣所得,所以如果你是投資的本金匯回,就表示這並不是收入的一部分。

當然你要提出相關的證明,例如你匯款出去的水單之類的。但是你註明清楚這是本金還是收入,就會被國稅局紀錄為收入,倒時候被追稅就麻煩了。

新手如果想要瞭解更多外匯相關策略, 我會建議可以看看世界交易冠軍Dream老師手把手帶你看市場

延伸閱讀